肿瘤科专业组

发表于:2023-06-15

肿瘤科专业组

1、专业组概况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是医院的龙头学科,是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会长、广州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目前,肿瘤科以西医为基础,中医为优势,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优势互补,组成了结构完整设施精良、诊疗技术先进、医教研全面发展及团结协作的学科。

现展开床位232张,拥有一支结构层次合理、富有朝气的学术和医疗技术队伍。现有主系列医师3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名,中级职称人员23名,初级职称人员4名;护理团队现有61人,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31人,护士17人。科室医护人才结构合理。

目前肿瘤科配备直线加速器、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氩氦刀、射频肿瘤治疗仪、肿瘤微波热疗仪、肿瘤热疗仪、离子植入设备、光动力治疗仪、疼痛创伤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设备;可开展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化疗综合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生物靶向免疫治疗、姑息支持治疗、输液港置入、止痛泵等技术,并开展多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如穴位敷贴、艾灸、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耳穴压豆、中药热奄包等,可以系统地对常见恶性肿瘤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预后评估及毒副反应处理,在肿瘤科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病源病种情况

本专业现有10种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分别是原发性肺癌(肺癌)、结直肠癌(大肠癌)、淋巴瘤(痰核)、胃癌(胃积)、乳腺癌(乳岩)、原发性肝癌(肝癌)、鼻咽癌(失容)、卵巢癌(积聚)、前列腺癌(癃闭)、食管癌(噎膈);年收治病种超50余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优势病种。

3、主要研究者

(1)李爱民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博士后导师、首届广东省医师奖获得者、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

院长、肿瘤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全国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肝胆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州抗癌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保健协会首席专家,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肿瘤生物治疗学》主编。获得中华医学科学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在《CANCER CELL》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申请并获得国家及省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写各项专著4部。

医疗特长:主要从事肿瘤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血管介入、微创消融治疗和综合治疗,尤其在肝胆胰肿瘤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对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肝胆胰疾病也有较丰富的经验。

(2)郑大勇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中医内科学博士、美国UTH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肝病科/肝胆胰肿瘤科主任。2004年博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后一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工作,2017年调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师从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03-2023.05参加中组部组团式医疗援疆,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胆胰肿瘤专委会委员及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胰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及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以及其他多个区域性学会的委员。同时也是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会员、欧洲肿瘤内科协会(ESMO)会员及美国癌症研究会(AACR)会员。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单篇影响因子12.43。主持及参研国家级及省级课题10项。《肿瘤生物治疗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

医疗特长:主要专业方向为肝胆胰肿瘤全程管理;超声及DSA下肿瘤微创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对肝炎、肝硬化也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3)李荣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肿瘤中心副主任、泌尿生殖肿瘤科主任。2019年从南方医院肿瘤内科调入我院工作。现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委员会常务委员及青委会候任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委会委员;CSCO 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委员等学术任职。

医疗特长:主要从事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专病诊治,在专病诊疗方面省内知名、国内有名。

(4)李黎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腹部肿瘤科主任。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防治研究》、《Photodiagnosis & Photodynamic Therapy》和《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

主持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计划基金项目3项,已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7篇,主编《肿瘤光动力治疗学》《肿瘤内科医师查房手册》,副主编《临床肿瘤光动力治疗学》《肿瘤生物治疗学》。建立全国第一个临床肿瘤光动力治疗网站,2008-2018年先后多次参加国际IPAInternational Photodynamic Association)大会和EPPM欧洲国际光动力治疗论坛等多个国际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医疗特长:肿瘤荧光诊断与光动力治疗、消化肿瘤的综合治疗,尤以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皮肤癌、鼻咽癌的诊疗为主。

(5)陈逢生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肝病科(肝胆胰肿瘤科)副主任。美国哈佛医学院及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广州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及省市级基金课题,发表SCI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医疗特长:主要从事肝胆胰疾病及各种恶性肿瘤的化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微创治疗及综合治疗,并擅长肝脏肿瘤的微创治疗。

(6)陈晓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广州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青委会常委,广东省肿瘤靶向干预与防控学会代谢与肿瘤防治协会常委,广州抗癌协会泌尿及生殖细胞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省市课题,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

医疗特长: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综合诊疗,包括多种恶性肿瘤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